电影和Pop Culture
最近豆瓣广播feed上的一部动画电影引起了我的注意,名字叫《青春变形记 (Turnning Red)》。说真的,看完预告片我就产生了不祥的预感:这个动画片我肯定是要花时间来看的了。没办法,会变身小熊猫的小女孩,可爱值真的超标了😿️。昨天是清明节,和家里人视频,新雨在边上看动画片,看完了就让舅舅我给她找动画片(因为知道舅舅找的动画片最好看了😛️),我就又想到了这部片子,愉快地给我妹妹发了网址过去。当然,代价就是自己也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电影讲的是一个典型的青春成长故事,有所有标准青春片儿的元素。一个青少年,通过和自我和解,最终得以蜕变,并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不一样的是,在这个故事里出现在主人公成长路上的反向力量来自于咱儒家思想的孝道。听说这个片子已经确定不会在国内上映了,我就说,审查机构连这么可爱的动画片都不放过,看来是有原因的。
当然,对儒家重孝道、重家庭的探讨在这部动画片里只是作为一个道具蜻蜓点水般地提及。不过作为一个Pop Culture film,能做到某种程度地反映现实,已经算挺好的了,毕竟是给小孩子看的🤔️。
说起来Pop Culture, 我最近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花这么多时间在流行的影视剧上,比如漫威的电影,《黑寡妇》《蜘蛛侠》之类的。实际上,问我这个问题的是一个对艺术独立电影情有独衷的朋友。之前,在我向她吐槽《黑寡妇》有多难看的时候,她问我,那你为什么要看呢?我竟然无言以对。因为我也不知道😐️。最近我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是在看过了《蜘蛛侠3:无家日》之后。这片子也太无聊了吧🙄️,真的就像马丁斯科塞斯说的那样,电影拍得像是主题公园,用互相独立的游戏项目(偶像人物、CG动作、爆炸、廉价剧情)拼凑起来的主题公园,还不如少女小熊猫这种呢,至少它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那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会不停地把目光投向pop culture呢?一部分是习惯,一部分是我其实需要这种无意义的消遣来填充我的生活。说来惭愧,我已经很久没有那种想要去探险的热情了,那种在深邃的、充满艺术性和文学性的世界里探险的热情。可能就只是老了?还是说我见得足够多了🤦♂?也有可能我知道对意义的追寻是无限的,而人是有限的,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总之,我已经习惯了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活动了,可以想见,此后余生可能大部分时间都会以这种不费脑子的脑力活动来作为消遣了。
还有一个原因,我的时间其实是被压缩了的,和几乎拥有无限时间的青少年时期相比。我明显能感觉得到,在看一部给自己更多感受、更多体验的电影之后,我感到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被黑洞吸走了一部分。而在看过一部垃圾片之后,我感到的是我又度过了一个轻松写意的晚上。
最近就看了一部很好的电影,《蜘蛛女之吻》,有惊艳到。电影把人物塑造地很唯美,故事也很精致。主人公莫利纳作为一个gay,完美诠释了女性之区别于男性的思维方式,最后也以典型的女性命运结尾,这种gay和女性的反差更加放大了在男性主宰的世界里(不管是暴君主宰的现实还是革命者主宰的英雄主义叙事),女性要寻找意义有多么困难。